時政要聞
大河網訊 近年來,一些地方將“清單制”引入鄉村治理,探索出了制定村級小微權力清單、承擔事項清單、公共服務清單等做法,取得了較好的效果。在光山縣晏崗村,從文化廣場維護方案的制定,到修訂婚喪嫁娶新規,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共同商議、自覺遵循。“四張清單”如何為當地鄉村治理“提質增效”?近日,大河網“河南探路高效能治理”報道組來到這里一探究竟。
網格員正在為村民講解,畫面右方展板為“辦事清單”。
清單明責:為村干部卸下“千斤擔”
采訪中,正趕上有村民來到村委會,想要開具一份“無犯罪記錄證明”。放在過去,村干部可能要為難一番——開吧,不符合規定;不開吧,村民不理解。
但現在,村干部微笑著將村民引到便民服務站的易拉寶前,指著《村級證明事項指導目錄》解釋說:“叔,這個證明現在不需要村里開了,您直接帶身份證去派出所就能辦。”
“有了這個清單,真是方便多了!”村民們的感悟道出了改變。
晏崗村總面積10平方公里,下轄24個村民組、740戶2856人。過去,“上面千條線,下面一根針”是村級工作的真實寫照。村干部什么都得管、什么都要干,常!俺粤Σ挥懞谩。
2023年8月,晏崗村在光山縣統一部署下開始推行“四張清單”治理模式:自治清單、協助清單、證明清單和負面清單。這四張清單如同四把“尺子”,丈量出村級組織的權責邊界。
自治清單明確了村“兩委”在黨的建設、村民自治等的7大類30個事項;協助清單劃定了9大類36項協助上級工作職責;證明清單規范了10項應當出具和26項不應出具的證明;負面清單則列出了4大類24項嚴禁從事的工作。
“現在有了清單,什么該干、什么不該干,一清二楚!标虓彺妩h支部書記晏乃軍說,“清單給了我們說‘不’的底氣,也讓我們更能集中精力為群眾服務。”
光山縣社會治理中心。
數字賦能:一屏觀全村、一網治全域
8月21日早上剛上班,晏崗村網格員黃成財就拿出手機,通過“信服通”App視頻連線縣里,匯報了巡路時發現的道路破損問題。
清單要落地,離不開技術支撐。光山縣構建的“黨建+網格+大數據”治理模式,為“四張清單”裝上了數字化的“車輪”。
全縣劃分為1996個網格、配備6185名網格員,建立“鄉鎮黨委—村黨支部—網格黨小組—黨員中心戶”四級組織架構。每個網格員都安裝了“信服通”App,可以隨時上報、處理清單內的事項。
“系統自動識別事項類型,派單給相應部門,處理進度實時可視。從發現到解決,最快只要兩小時。”光山縣社會治理中心負責人李萌說。
記者經詳細了解發現,光山縣依托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“H”型數字平臺,實現第一層級“網格自閉環”,網格員巡格排查問題“隨時議”“隨手調”事件10740件。第二層級“村(社區)閉環”,超出網格員處理能力的上報村(社區)“及時議”“重點調”,事件696件。第三層級“鄉鎮閉環”,村(社區)無法解決上報鄉鎮“定時議”“專門調”事件293件。
通過鄉鎮(街道)精準“吹哨”、縣直部門快速“應哨”、社會治理中心適時“評哨”,形成“響應—處置—反饋”全流程閉環,做到接訴即辦、快速響應、服務高效。
黨建引領:為治理裝上“紅色引擎”
這兩年,晏崗村的黨員戶門口多了一塊醒目的紅色牌子——“黨員中心戶”。這塊牌子不僅是一種榮譽,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:聯系服務20戶群眾,做到“四必到、四帶頭”:群眾有不滿情緒必到、有突發事件必到、有矛盾糾紛必到、有紅白喜事必到;帶頭遵守村規民約、帶頭參與鄉村治理、帶頭發展特色產業、帶頭服務身邊群眾。
“我們把最強的干部配到網格,最優的資源沉到網格。”晏乃軍介紹,晏崗村33個村民組分為五個網格,每個網格配備3名黨員。
老黨員萬大福是村里的“和事佬”,誰家有矛盾糾紛他總是第一時間到場調解。今年來,他成功調解矛盾糾紛23起,成為網格里的“穩壓器”。
青年黨員晏港則帶頭發展油茶產業,種植油茶50畝并套種中草藥,年收入超20萬元。在自己致富基礎上,他創辦了“田間課堂”,免費向村民傳授種植技術,帶動12戶村民發展油茶產業。
“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。我們通過設崗定責、承諾踐諾,讓每個黨員都有責任田,都能在網格中發揮作用! 晏乃軍說。
從縣域角度來看,光山全縣網格實現黨組織全覆蓋,形成了“鄉鎮黨委—村黨支部—網格黨小組—黨員中心戶”的四級組織架構,使每個網格都成為堅強的戰斗單元。在網格黨支部(黨小組)之下,以20戶左右成立一個“微網格”,選出黨員中心戶任“微網格”網格長。落實黨員在網格“雙報到”,開展黨員公益服務日活動,以黨建為引領,推動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。
網格員在村民家走訪。
網格兜底:基層治理中的“繡花”功
晏崗村像黃成財這樣的專業網格員有五個,而且都是義務的,每天在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后,他們都會穿上印著“小網格大世界 紅色光山走前列”標語的紅馬甲穿行在村中。
晏崗村的網格員們有個特殊本領:看到村民家里灶臺不冒煙,就知道這戶可能遇到困難了。每個網格員都對轄區內人員的情況了如指掌:誰家有空巢老人,誰家有留守兒童,誰家需要特殊照顧,都記在心里。
網格員晏小紅負責的網格內有多名獨居老人,她每天都要上門看望,幫老人買藥、買菜、測量血壓。“老人們都把我看作自家閨女,有什么事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我!标绦〖t說。
“現在還正在暑期,每天都要在水塘周邊巡查,提醒孩子們不要玩水!闭f著話,黃成財順手固定了下水塘邊的宣傳牌。
通過“黨建+網格+大數據”治理模式,晏崗村面貌煥然一新。今年以來,網格員累計辦理民生實事10740件,調解矛盾糾紛293起,群眾滿意度達98.5%。
村民余克勝說:“現在有事不用往村委會跑了,網格員主動上門服務。家里水管壞了,手機信號不好了,甚至夫妻吵架了,都可以找網格員解決!
更可喜的是,村民參與治理的積極性提高了。在最近的人居環境整治中,村民自發投工投勞,清理溝渠5公里,拆除違建12處,村莊面貌煥然一新。
從村民商議定下的宴席不超過8桌到建成“全國文明村鎮”,從“四張清單”到“黨建+網格+大數據”,晏崗村的治理實踐,既扎根泥土,又面向未來。它告訴我們:基層治理沒有“標準答案”,但只要堅持黨建引領、群眾參與、科技賦能,就能走出一條“小事不出村、大事不出鄉”的高效能治理之路。
記者手記
光山是司馬光的故鄉,司馬光在《資治通鑒》中記載,其父司馬池任光山縣令時,“以清白為治”,注重“因民之利而導之”,強調治理需“順民心、明職責、重實效”。
今天的晏崗村治理,在堅持黨組織核心引領下,也對這一理念進行了傳承與創新——
“順民心”:通過“四張清單”厘清職責邊界,讓群眾參與村規民約修訂、紅白理事會運作,實現“群眾的事,群眾商量著辦”。
“明職責”:負面清單劃清村級組織權責,避免“小馬拉大車”。
“重實效”:借助網格化和數據賦能,推動治理從“粗放式”向“精細化”轉型。
或許,這就是在黨組織正確引領下,對司馬光“以民為本”思想最好的現代回應——用科技與制度的力量,讓鄉村治理既有溫度,又有力度。
策劃:李敬欣 張培君
統籌:謝嵐
記者:宋向樂
視頻:賀志泉
制圖:張谷臻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|
![]() |
焦作網免責聲明: | |||||||
|
大河網訊 近年來,一些地方將“清單制”引入鄉村治理,探索出了制定村級小微權力清單、承擔事項清單、公共服務清單等做法,取得了較好的效果。在光山縣晏崗村,從文化廣場維護方案的制定,到修訂婚喪嫁娶新規,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共同商議、自覺遵循!八膹埱鍐巍比绾螢楫數剜l村治理“提質增效”?近日,大河網“河南探路高效能治理”報道組來到這里一探究竟。
網格員正在為村民講解,畫面右方展板為“辦事清單”。
清單明責:為村干部卸下“千斤擔”
采訪中,正趕上有村民來到村委會,想要開具一份“無犯罪記錄證明”。放在過去,村干部可能要為難一番——開吧,不符合規定;不開吧,村民不理解。
但現在,村干部微笑著將村民引到便民服務站的易拉寶前,指著《村級證明事項指導目錄》解釋說:“叔,這個證明現在不需要村里開了,您直接帶身份證去派出所就能辦!
“有了這個清單,真是方便多了!”村民們的感悟道出了改變。
晏崗村總面積10平方公里,下轄24個村民組、740戶2856人。過去,“上面千條線,下面一根針”是村級工作的真實寫照。村干部什么都得管、什么都要干,常!俺粤Σ挥懞谩。
2023年8月,晏崗村在光山縣統一部署下開始推行“四張清單”治理模式:自治清單、協助清單、證明清單和負面清單。這四張清單如同四把“尺子”,丈量出村級組織的權責邊界。
自治清單明確了村“兩委”在黨的建設、村民自治等的7大類30個事項;協助清單劃定了9大類36項協助上級工作職責;證明清單規范了10項應當出具和26項不應出具的證明;負面清單則列出了4大類24項嚴禁從事的工作。
“現在有了清單,什么該干、什么不該干,一清二楚!标虓彺妩h支部書記晏乃軍說,“清單給了我們說‘不’的底氣,也讓我們更能集中精力為群眾服務!
光山縣社會治理中心。
數字賦能:一屏觀全村、一網治全域
8月21日早上剛上班,晏崗村網格員黃成財就拿出手機,通過“信服通”App視頻連線縣里,匯報了巡路時發現的道路破損問題。
清單要落地,離不開技術支撐。光山縣構建的“黨建+網格+大數據”治理模式,為“四張清單”裝上了數字化的“車輪”。
全縣劃分為1996個網格、配備6185名網格員,建立“鄉鎮黨委—村黨支部—網格黨小組—黨員中心戶”四級組織架構。每個網格員都安裝了“信服通”App,可以隨時上報、處理清單內的事項。
“系統自動識別事項類型,派單給相應部門,處理進度實時可視。從發現到解決,最快只要兩小時。”光山縣社會治理中心負責人李萌說。
記者經詳細了解發現,光山縣依托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“H”型數字平臺,實現第一層級“網格自閉環”,網格員巡格排查問題“隨時議”“隨手調”事件10740件。第二層級“村(社區)閉環”,超出網格員處理能力的上報村(社區)“及時議”“重點調”,事件696件。第三層級“鄉鎮閉環”,村(社區)無法解決上報鄉鎮“定時議”“專門調”事件293件。
通過鄉鎮(街道)精準“吹哨”、縣直部門快速“應哨”、社會治理中心適時“評哨”,形成“響應—處置—反饋”全流程閉環,做到接訴即辦、快速響應、服務高效。
黨建引領:為治理裝上“紅色引擎”
這兩年,晏崗村的黨員戶門口多了一塊醒目的紅色牌子——“黨員中心戶”。這塊牌子不僅是一種榮譽,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:聯系服務20戶群眾,做到“四必到、四帶頭”:群眾有不滿情緒必到、有突發事件必到、有矛盾糾紛必到、有紅白喜事必到;帶頭遵守村規民約、帶頭參與鄉村治理、帶頭發展特色產業、帶頭服務身邊群眾。
“我們把最強的干部配到網格,最優的資源沉到網格!标棠塑娊榻B,晏崗村33個村民組分為五個網格,每個網格配備3名黨員。
老黨員萬大福是村里的“和事佬”,誰家有矛盾糾紛他總是第一時間到場調解。今年來,他成功調解矛盾糾紛23起,成為網格里的“穩壓器”。
青年黨員晏港則帶頭發展油茶產業,種植油茶50畝并套種中草藥,年收入超20萬元。在自己致富基礎上,他創辦了“田間課堂”,免費向村民傳授種植技術,帶動12戶村民發展油茶產業。
“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。我們通過設崗定責、承諾踐諾,讓每個黨員都有責任田,都能在網格中發揮作用。” 晏乃軍說。
從縣域角度來看,光山全縣網格實現黨組織全覆蓋,形成了“鄉鎮黨委—村黨支部—網格黨小組—黨員中心戶”的四級組織架構,使每個網格都成為堅強的戰斗單元。在網格黨支部(黨小組)之下,以20戶左右成立一個“微網格”,選出黨員中心戶任“微網格”網格長。落實黨員在網格“雙報到”,開展黨員公益服務日活動,以黨建為引領,推動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。
網格員在村民家走訪。
網格兜底:基層治理中的“繡花”功
晏崗村像黃成財這樣的專業網格員有五個,而且都是義務的,每天在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后,他們都會穿上印著“小網格大世界 紅色光山走前列”標語的紅馬甲穿行在村中。
晏崗村的網格員們有個特殊本領:看到村民家里灶臺不冒煙,就知道這戶可能遇到困難了。每個網格員都對轄區內人員的情況了如指掌:誰家有空巢老人,誰家有留守兒童,誰家需要特殊照顧,都記在心里。
網格員晏小紅負責的網格內有多名獨居老人,她每天都要上門看望,幫老人買藥、買菜、測量血壓!袄先藗兌及盐铱醋髯约议|女,有什么事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我!标绦〖t說。
“現在還正在暑期,每天都要在水塘周邊巡查,提醒孩子們不要玩水!闭f著話,黃成財順手固定了下水塘邊的宣傳牌。
通過“黨建+網格+大數據”治理模式,晏崗村面貌煥然一新。今年以來,網格員累計辦理民生實事10740件,調解矛盾糾紛293起,群眾滿意度達98.5%。
村民余克勝說:“現在有事不用往村委會跑了,網格員主動上門服務。家里水管壞了,手機信號不好了,甚至夫妻吵架了,都可以找網格員解決。”
更可喜的是,村民參與治理的積極性提高了。在最近的人居環境整治中,村民自發投工投勞,清理溝渠5公里,拆除違建12處,村莊面貌煥然一新。
從村民商議定下的宴席不超過8桌到建成“全國文明村鎮”,從“四張清單”到“黨建+網格+大數據”,晏崗村的治理實踐,既扎根泥土,又面向未來。它告訴我們:基層治理沒有“標準答案”,但只要堅持黨建引領、群眾參與、科技賦能,就能走出一條“小事不出村、大事不出鄉”的高效能治理之路。
記者手記
光山是司馬光的故鄉,司馬光在《資治通鑒》中記載,其父司馬池任光山縣令時,“以清白為治”,注重“因民之利而導之”,強調治理需“順民心、明職責、重實效”。
今天的晏崗村治理,在堅持黨組織核心引領下,也對這一理念進行了傳承與創新——
“順民心”:通過“四張清單”厘清職責邊界,讓群眾參與村規民約修訂、紅白理事會運作,實現“群眾的事,群眾商量著辦”。
“明職責”:負面清單劃清村級組織權責,避免“小馬拉大車”。
“重實效”:借助網格化和數據賦能,推動治理從“粗放式”向“精細化”轉型。
或許,這就是在黨組織正確引領下,對司馬光“以民為本”思想最好的現代回應——用科技與制度的力量,讓鄉村治理既有溫度,又有力度。
策劃:李敬欣 張培君
統籌:謝嵐
記者:宋向樂
視頻:賀志泉
制圖:張谷臻
![]() |
|
![]() |
焦作網免責聲明: | ||||||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