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專題
夏日,漫步在寧夏鹽池的田野鄉間,健碩的灘羊在牧場踱步,金色的黃花菜在風中搖曳。
鹽池縣曾是陜甘寧邊區的前哨陣地和經濟中心。鹽池軍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,踴躍支前,全民抗戰,為抗戰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。
硝煙散盡,精神永存。昔日邊區經濟中心,如今正奮力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。
“鹽池灘羊”產業興旺
說起鹽池,不少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灘羊,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地理環境孕育了“鹽池灘羊”這一地方綿羊品種。灘羊肉質鮮美,是鹽池縣的富民產業。
產業是鄉村振興的基礎。2017年,鹽池縣整合資源,成立寧夏鹽池灘羊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,為散養灘羊注入集約化、品牌化的發展新動能。
在灘羊集團的生態牧場里,灘羊“聽著輕音樂,喝著弱堿水”,漫步在“健康步道”上。在灘羊集團的推動下,鹽池灘羊從購銷價格、市場開拓、品牌宣傳、營銷策略、生產標準和飼草料使用上實現統一管理,逐步形成“風險共擔、利益共享、合作共贏”的聯農帶農利益聯結機制。2024年,灘羊產業貢獻了鹽池縣農民一半以上的收入。
如今,灘羊產業鏈的不斷延伸,實現了產業發展與百姓就業同頻共振。精深加工、毛皮制作企業集群發展,電商直播、餐飲服務等配套產業不斷完善,農旅融合催生家居飾品、主題民宿、美食營地等新業態競相涌現,“產業帶動就業,就業促進產業”的良性循環已然形成。
紅色熱土綠意濃
驅車前往鹽池縣麻黃山鄉李塬畔村,放眼望去,黃土丘陵的褶皺里滿目青翠,生機盎然。這個四面環山、溝壑縱橫的小山村,已不見曾經“風吹沙子走、抬腳不見蹤”的景象。“我小時候山上難見一棵樹,刮起風來黃沙漫天。”回想過去,土生土長的李塬畔村村委會副主任李耀鵬說。
繼承革命先烈的艱苦奮斗精神,李塬畔人誓要改變這個“山溝溝”。多年來,全村干部群眾堅持退耕還林、封山禁牧,累計造林5000余畝,生態環境顯著改善。“經受考驗、戰勝困難,這就是我們李塬畔!”李耀鵬語氣堅定。
擦亮生態底色,拓寬發展路徑。李塬畔村科學規劃產業,累計帶動全村及周邊村群眾種植小雜糧7萬畝,栽植大接杏等經果林2500余畝,并依托紅色資源打造特色旅游線路,年接待游客4萬人次。
“致富花”鋪就富裕路
凌晨4點,鹽池縣花馬池鎮盈德村的黃花菜田里燈火點點,頭戴探照燈的采摘工人們雙手翻飛,爭分奪秒。
“黃花菜見到陽光開花后,經濟價值就低了,必須趕在日出前摘完。”采摘工羅翠娟邊摘邊說,“采摘工作時間靈活,摘一天菜能掙200多元。”
梁浩黃花菜深加工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梁浩說,2016年他從湖南祁東引入黃花菜種植技術,并在寧夏大學技術團隊的支持下發展黃花菜產業,如今,越干越有勁頭。“今年黃花菜價格高,每畝純利潤能達到四五千元,大家干得可起勁了。”梁浩帶動鄉親們一起干,牽頭成立合作社,規模正不斷擴大。
盈德村的故事是鹽池黃花菜產業興盛的縮影。如今,這朵“致富花”已成為鹽池農特產的“金色名片”,全縣黃花菜種植面積近4.2萬畝,年產值超3億元,帶動黃花菜種植戶4000余戶,戶均年增收5萬余元。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焦作網免責聲明: | |||||||
|
夏日,漫步在寧夏鹽池的田野鄉間,健碩的灘羊在牧場踱步,金色的黃花菜在風中搖曳。
鹽池縣曾是陜甘寧邊區的前哨陣地和經濟中心。鹽池軍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,踴躍支前,全民抗戰,為抗戰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。
硝煙散盡,精神永存。昔日邊區經濟中心,如今正奮力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。
“鹽池灘羊”產業興旺
說起鹽池,不少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灘羊,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地理環境孕育了“鹽池灘羊”這一地方綿羊品種。灘羊肉質鮮美,是鹽池縣的富民產業。
產業是鄉村振興的基礎。2017年,鹽池縣整合資源,成立寧夏鹽池灘羊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,為散養灘羊注入集約化、品牌化的發展新動能。
在灘羊集團的生態牧場里,灘羊“聽著輕音樂,喝著弱堿水”,漫步在“健康步道”上。在灘羊集團的推動下,鹽池灘羊從購銷價格、市場開拓、品牌宣傳、營銷策略、生產標準和飼草料使用上實現統一管理,逐步形成“風險共擔、利益共享、合作共贏”的聯農帶農利益聯結機制。2024年,灘羊產業貢獻了鹽池縣農民一半以上的收入。
如今,灘羊產業鏈的不斷延伸,實現了產業發展與百姓就業同頻共振。精深加工、毛皮制作企業集群發展,電商直播、餐飲服務等配套產業不斷完善,農旅融合催生家居飾品、主題民宿、美食營地等新業態競相涌現,“產業帶動就業,就業促進產業”的良性循環已然形成。
紅色熱土綠意濃
驅車前往鹽池縣麻黃山鄉李塬畔村,放眼望去,黃土丘陵的褶皺里滿目青翠,生機盎然。這個四面環山、溝壑縱橫的小山村,已不見曾經“風吹沙子走、抬腳不見蹤”的景象。“我小時候山上難見一棵樹,刮起風來黃沙漫天。”回想過去,土生土長的李塬畔村村委會副主任李耀鵬說。
繼承革命先烈的艱苦奮斗精神,李塬畔人誓要改變這個“山溝溝”。多年來,全村干部群眾堅持退耕還林、封山禁牧,累計造林5000余畝,生態環境顯著改善。“經受考驗、戰勝困難,這就是我們李塬畔!”李耀鵬語氣堅定。
擦亮生態底色,拓寬發展路徑。李塬畔村科學規劃產業,累計帶動全村及周邊村群眾種植小雜糧7萬畝,栽植大接杏等經果林2500余畝,并依托紅色資源打造特色旅游線路,年接待游客4萬人次。
“致富花”鋪就富裕路
凌晨4點,鹽池縣花馬池鎮盈德村的黃花菜田里燈火點點,頭戴探照燈的采摘工人們雙手翻飛,爭分奪秒。
“黃花菜見到陽光開花后,經濟價值就低了,必須趕在日出前摘完。”采摘工羅翠娟邊摘邊說,“采摘工作時間靈活,摘一天菜能掙200多元。”
梁浩黃花菜深加工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梁浩說,2016年他從湖南祁東引入黃花菜種植技術,并在寧夏大學技術團隊的支持下發展黃花菜產業,如今,越干越有勁頭。“今年黃花菜價格高,每畝純利潤能達到四五千元,大家干得可起勁了。”梁浩帶動鄉親們一起干,牽頭成立合作社,規模正不斷擴大。
盈德村的故事是鹽池黃花菜產業興盛的縮影。如今,這朵“致富花”已成為鹽池農特產的“金色名片”,全縣黃花菜種植面積近4.2萬畝,年產值超3億元,帶動黃花菜種植戶4000余戶,戶均年增收5萬余元。
![]() |
|
![]() |
焦作網免責聲明: | |||||||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