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濟頻道
持續3個月的巫山脆李產銷季剛剛結束,重慶巫山縣政府就傳來好消息:脆李已覆蓋全縣23個鄉鎮的6萬余戶農戶、20萬余名果農;李農戶均收入2萬余元,同比增長33.3%,戶最高收入達120余萬元。
歷時20年,巫山脆李從無到有,從有到多,從多到強。
20年前,在巫山脆李的故鄉——巫山縣曲尺鄉,脆李僅零星分布于農戶的房前屋后,少量脆李隨長江客船運往湖北市場,售價每斤最高幾角錢。這里山大溝深,土地坡度陡,多為荒蕪的林地,鄉里一直想用這些地塊發展產業,但“種什么”成了一件讓人發愁的事。
思來想去,鄉干部想到了本土的脆李。2006年,曲尺鄉黨委、政府動員全鄉農戶在老李樹下移植新苗,每種一棵補貼1元錢,4年間脆李種植規模發展到1000畝,但產業規模依然不成氣候。
2014年以來,縣委、縣政府認識到脆李的獨特性和富民性,開始大力發展脆李產業。目前全縣脆李種植面積達30萬畝,為全縣鄉村產業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。
“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,政府在尊重市場經濟規律的基礎上積極作為,讓巫山脆李成了實打實的富民產業。”巫山縣副縣長彭曉蓉說。
“就連巫山脆李這個品牌,都來自市場。”巫山縣政協副主席王柏林介紹,脆李最早不叫“脆李”,老百姓曾稱其為“土李子”“老李子”,后來農戶反映消費者因其口感脆爽而稱之為“脆李”,政府因勢利導,將巫山脆李注冊為地理標志,并統一市場形象。
一個獨特的鄉村產業賽道——“土氣”和特色,讓巫山脆李避免了同質化競爭。巫山地處大巴山區,農村沿長江兩岸依山分布,巫山脆李這種小眾水果,不僅能在石縫中生長,而且適宜種在海拔200米到1200米的地方,可形成早熟、中熟、晚熟三類品種和持續3個月的銷售周期。
“早期的脆李個頭小、容易開裂,育種成熟后,這些問題得到了解決,脆李才具備了大面積種植的條件。”脆李選種育種帶頭人、巫山縣果品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黃明說,如今脆李新品研發還在繼續推進,國內一些知名農業科研機構也加入研發行列。
對鄉村產業來說,一方面要防范市場風險,另一方面要防范自然災害,而后者對巫山脆李是更大的考驗。黃明說,目前病蟲害整體防治技術已經普及,縣里會在關鍵時間節點發出病蟲害防治提示和技術操作小視頻,李農們一呼百應,積極參與。雨水和干旱曾給李農造成較大損失,巫山已找到應對之策:推廣單株覆膜,建設伸縮避雨大棚;強化灌溉,整治水池。
20年磨一劍,巫山脆李品牌產生溢出效應:以其命名的白酒、果酒、啤酒、酸奶等商品層出不窮,春季長江兩岸的李花吸引眾多游人,夏季山崖上的民宿成為網紅……
維護好特色產業的獨特性,市場帶動與政府推動相結合,并且常抓不懈——這是巫山脆李為鄉村產業振興帶來的啟示。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|
![]() |
焦作網免責聲明: | |||||||
|
持續3個月的巫山脆李產銷季剛剛結束,重慶巫山縣政府就傳來好消息:脆李已覆蓋全縣23個鄉鎮的6萬余戶農戶、20萬余名果農;李農戶均收入2萬余元,同比增長33.3%,戶最高收入達120余萬元。
歷時20年,巫山脆李從無到有,從有到多,從多到強。
20年前,在巫山脆李的故鄉——巫山縣曲尺鄉,脆李僅零星分布于農戶的房前屋后,少量脆李隨長江客船運往湖北市場,售價每斤最高幾角錢。這里山大溝深,土地坡度陡,多為荒蕪的林地,鄉里一直想用這些地塊發展產業,但“種什么”成了一件讓人發愁的事。
思來想去,鄉干部想到了本土的脆李。2006年,曲尺鄉黨委、政府動員全鄉農戶在老李樹下移植新苗,每種一棵補貼1元錢,4年間脆李種植規模發展到1000畝,但產業規模依然不成氣候。
2014年以來,縣委、縣政府認識到脆李的獨特性和富民性,開始大力發展脆李產業。目前全縣脆李種植面積達30萬畝,為全縣鄉村產業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。
“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,政府在尊重市場經濟規律的基礎上積極作為,讓巫山脆李成了實打實的富民產業。”巫山縣副縣長彭曉蓉說。
“就連巫山脆李這個品牌,都來自市場。”巫山縣政協副主席王柏林介紹,脆李最早不叫“脆李”,老百姓曾稱其為“土李子”“老李子”,后來農戶反映消費者因其口感脆爽而稱之為“脆李”,政府因勢利導,將巫山脆李注冊為地理標志,并統一市場形象。
一個獨特的鄉村產業賽道——“土氣”和特色,讓巫山脆李避免了同質化競爭。巫山地處大巴山區,農村沿長江兩岸依山分布,巫山脆李這種小眾水果,不僅能在石縫中生長,而且適宜種在海拔200米到1200米的地方,可形成早熟、中熟、晚熟三類品種和持續3個月的銷售周期。
“早期的脆李個頭小、容易開裂,育種成熟后,這些問題得到了解決,脆李才具備了大面積種植的條件。”脆李選種育種帶頭人、巫山縣果品產業發展中心副主任黃明說,如今脆李新品研發還在繼續推進,國內一些知名農業科研機構也加入研發行列。
對鄉村產業來說,一方面要防范市場風險,另一方面要防范自然災害,而后者對巫山脆李是更大的考驗。黃明說,目前病蟲害整體防治技術已經普及,縣里會在關鍵時間節點發出病蟲害防治提示和技術操作小視頻,李農們一呼百應,積極參與。雨水和干旱曾給李農造成較大損失,巫山已找到應對之策:推廣單株覆膜,建設伸縮避雨大棚;強化灌溉,整治水池。
20年磨一劍,巫山脆李品牌產生溢出效應:以其命名的白酒、果酒、啤酒、酸奶等商品層出不窮,春季長江兩岸的李花吸引眾多游人,夏季山崖上的民宿成為網紅……
維護好特色產業的獨特性,市場帶動與政府推動相結合,并且常抓不懈——這是巫山脆李為鄉村產業振興帶來的啟示。
![]() |
|
![]() |
焦作網免責聲明: | |||||||
|
|
|